精品课程
首页 国家精品课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及其不确定因素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及其不确定因素

时间:2010-04-05 18:45:33 阅读: 作者: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及其不确定因素

                                                            

[摘要] 2009年是胡锦涛提出对台“六点意见”的第一年,马英九的积极回应以及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政治关系有所缓和。在此前提下,两岸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相关问题,两岸“三通”得以实现,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得到进一步巩固;两岸经贸、文化、农渔水利等方面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两岸民间的各界交流更达到空前规模,但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并应引起重视。

2009年,是胡锦涛提出对台“六点意见”的第一年,马英九的积极回应以及承认“九二共识”,使得两岸政治关系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日益加深;经贸交流保持良好势头;两岸两会制度化协商得到进一步巩固;两岸经贸、文化、农渔水利等方面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两岸民间的各界交流更达到空前规模;两岸期盼数十年的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终于得以实现。20098月,大陆对台湾“莫拉克”风灾灾区的援助再次诠释了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但岛内外所存在的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其深层原因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胡六点”充分体现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


    2008
1231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在继续强调“四个决不”的基础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了六点意见(简称“胡六点”)。“胡六点”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在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马英九当局也予以了积极地回应。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1]

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核心利益。两岸在事关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就有了构筑政治互信的基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两岸应该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面向未来,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平等协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两岸同胞要开展经济大合作。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两岸可以为此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我们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愿意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推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迈上范围更广、层次更高的新台阶。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两岸同胞要扩大交流,两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扩大交流。对于任何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建设性意见,我们都愿意作出积极回应。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我们了解台湾同胞对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感受,重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对于台湾同外国开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往来的前景,可以视需要进一步协商。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竭力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让子孙后代在和平环境中携手创造美好生活。[1]

胡锦涛最后还提出,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作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1]

胡锦涛在2008年最后一天发表的这篇讲话,在坚持大陆长期以来对台政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有许多创新点,充分体现了当前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讲话除强调协商的和平论述,强调精神纽带的文化论述,扩大沟通的交流论述外,有三点是非常具有突破意义的,一是首度提及了双方可就过渡时期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这其中包括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和平协议等。二是针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问题,提到两岸可以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三是特别提到两岸可以签订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并探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相衔接的可行途径。

胡锦涛的讲话当天就被岛内电视媒体反复报道,日出版的岛内报纸则纷纷以显著位置、整版篇幅报道讲话内容。

《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这篇重要讲话在处理两岸未来走向上,“做法”更圆融、更有弹性。讲话与《告台湾同胞书》一脉相承,这篇30年前的文献最早倡议以“三通”打开两岸僵局,如今大部分倡议已经成为具体事实,具有历史意义。《中国时报》在另一篇特稿中指出,胡锦涛的讲话是大陆方面总结30年两岸发展进程的新论述,更是大陆开启未来两岸互动新局的纲领架构。文章指出,胡锦涛倡议准备与民进党对话、两岸协商涉外事务、探讨建立军事互信机制,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思维与勇气,两岸对话新局可以期待。[2]《联合报》在一篇署名评论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象征两岸全方位谈判时代的来临。[2]《中央日报》网络报社评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谈话,有对过去发展历史的诠释,有对两岸问题的原则宣示,也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定调,而其中的六点意见,更值得注意。[2]

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对“胡六点”也给予了积极回应。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表示,国民党乐见胡锦涛讲话内容的实施,更希望在可见未来逐步获致具体成效。他表示,两岸人民有共同血缘,同属中华民族,理所当然要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形成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创造两岸“大和平、大繁荣”。[2]

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发言人王郁琦200911日上午对记者表示,胡锦涛的讲话体现了30年来大陆对台政策的变迁与策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路,台湾乐见两岸关系能在和平发展的主轴上,务实促进两岸协商交流与互惠,为终结两岸敌对状态,增加相互了解与合作,开创新的契机。同时他还指出,当前两岸正处在政经发展的关键阶段,珍惜与巩固和平应是两岸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尤其当前两岸交流持续深化,同时又面对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双方更要以真诚态度,强化互助合作的努力,才能争取人民更多的信任和支持。[2]

台湾当局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表示,目前双方处理的经济、文化交流事务与协商,都是民众最关切、亟待解决的议题,也都是为累积互信奠定坚实的基础。两岸关系已出现明显和缓改善,双方应本着“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继续迈出稳健步伐,透过良性互动,共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2]

“胡六点”在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地反响。华盛顿“和统会”副会长鲍事国先生说﹐三十年前《告台湾同胞书》确定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胡锦涛这一次讲话再次明确指出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对台工作中去,最广泛地团结台湾同胞,这是很得民心的。鲍事国先生认为,民进党搞了多年“台独”。但是如果他放弃“台独”党纲,承认“九二共识”,一样可以和祖国大陆一起走两岸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3]

美京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林龙生先生说,胡锦涛讲话中提到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责任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这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才能避免再出现骨肉同胞兵戎相见,才有和平发展的真正条件。我们乐见两岸领导人运用中国人的智能展开务实探讨,早日推动两岸和平协议的签订,因为这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有利于两岸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3]

华盛顿“和统会”会长吴惠秋博士表示,胡锦涛总书记根据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所提出的六点意见﹐中肯,实际,充满诚意和善意,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根本利益。博士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加双方政治互信的坚实基础。只有共同维护好这个基础才会有两岸良性互动的条件,才会有受惠于两岸同胞的各项协议和政策的出台,才会有两岸彻底结束敌对状态的可能,才不会再让“台独”势力有生存空间。[3]

虽然岛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但从总体上看“胡六点”受到海内外华人的普遍肯定,显示了大陆和平统一的意志和决心,也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智慧和创新。


二、马英九坚持两岸关系的“三不”政策


    2008
116
,当时还是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参选人身份的马英九提出,如果他在选举中胜出,在两岸关系上将采取“三不”政策,当时就引起了“‘三不’政策就是无所作为”的批评。时隔近2年之后,对于这项政策的评价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2009年马英九一方面积极回应胡锦涛对台政策的“六点意见”,不仅充分肯定其讲话内容,认为“六点意见”是“正面宣言”,而且表示“愿继续开创两岸新格局”。一方面在2010年新年元旦祝词中重申“不统、不独、不武”和“九二共识”,并声言这不是消极地维持现状,而是积极地争取一段足够长的时间,让台海持续和平发展,并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为两岸争议寻求一条务实可行的出路。[4]这是很好的开场白,但细读马英九的元旦祝词,虽着力描述两岸和解和成就,但同时也呈现极大的片面性,希望马英九在两岸政治议题上能有所开拓性恐不容乐观。

就在发表元旦祝词的前一天,马英九接受德国媒体访问时强调,大陆仍旧对台部署约1300枚飞弹,在其所制定的法律及政治主张中,也没有放弃以武力处理两岸问题。“我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签署和平协议”。[5]但正因为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仍有许多不确定变数在,更有必要寻求政治上的和平协议,也才可能排除飞弹和用武的主张。2009年两岸所以未见冲突,而且能打开“三通”局面,自然是由于两岸的和解政策。

按马英九的说法,历经60年两岸的分治,国共内战的格局已经出现质变,两岸皆产生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规范。要处理两岸间的各项问题,不应单纯考量历史因素,更应考虑两岸政治现实及台湾民众的感受等。马英九把统一命题扩大为各项问题,而且把焦点放在台湾民众的感受。马英九强调“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也早已成为“主权”在民的民主社会;台湾的未来,当然是掌握在台湾2300万人手中。两岸应和平相处,但是什么样的格局,是国与国,还是为两岸未来的统一大业作出安排?

不统不独不武的“新三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权宜之计,马英九能否拿出真正代表蓝营的想法和策略?马英九曾说不会一厢情愿,不会将台湾对外关系完全寄托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会采取平衡原则,让两岸关系与对外关系相辅相成。而且此一作法证实已在参与国际空间的议题上取得了良性循环。问题是,这种良性循环如果没有大陆的善意,台湾岂能单方面所取得。马英九主张应和大陆人民分享民主和自由,这是个开阔的提法;但更重要的是一个中国的观念和框架如何维系,两岸如何才可能达致分享一个中国的“主权”的概念,从而形成可以运作的机制,这才是马英九必须面对的历史使命。

马英九在元旦祝词中说:正因为“中华民国”是民主“国家”,两岸政策必须受到“国会”与舆论的监督。任何攸关人民福祉的两岸协议,一定虚心听取各界意见,加强与在野党和人民沟通,以寻求共识,争取支持。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是有底线的,马英九反共意识是不会改变的。大陆一直在帮马英九兑现选举支票,直航、旅游、MOU,以及即将要谈的ECFA,但马英九在政治议题上却一直躲躲闪闪,马英九难道是要和大陆搞经济统一,政治独立吗?

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政治评论家南方朔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在回答“您怎么理解马英九的‘三不’政策?”时,是这样表述的,“大家都知道陈水扁搞‘台独’,但很少有人知道台湾还有一种B型‘台独’,也叫‘独台’。陈水扁的‘台独’被称为A型‘台独’,是“台湾共和国”独立,B型‘台独’就是中华民国独立。A型‘台独’要把口号和人们日常的思维都要推倒重来,动作很大,难度也很大;而B型‘台独’就是两岸各干各的,永久维持分裂现状。马英九上台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搞B型‘台独’,他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努力维持现状,在我看来,‘独立’和维持现状都属于‘台独’[6]但澳门著名台湾问题专家,现任澳门《新华澳报》社长兼总编辑富权则认为,“马英九的骨子里是统派,他有大中华情结,这从他早年的言行以及他两个女儿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来,现在很多人对他有误解,其实他是被2012年的选举所羁绊,作为台湾地区的领导人,现在他的连任压力很大。我相信等到2012年连任之后,马英九一定会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至于B型‘台独’这个提法本身就存在争议,说马英九是B型‘台独’,我不赞同。”[6]

马英九执政近两年了,但他的执政能力平平,虽然两袖清风,洁身自好,不贪不腐,但手腕过于软弱,尤其是处理危机时优柔寡断,完全不符合中国官场的“厚黑学”。从上台开始查处陈水扁的贪腐案,快两年了还处于久拖未决,期间,国民党内部大声喊话,让马英九换掉陈水扁执政期间上任的台湾检察总长陈聪明,可马英九唯唯诺诺,迟迟不肯下令,导致陈聪明在陈水扁的案子上来回和稀泥,这是导致马英九民意下降的原因之一。

马英九生不逢时也是他失去民意的原因之一。小马哥风风光光的上台了,可伴随他的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八八水灾,经济下滑,民生难保……而以刘兆玄为首的首届行政团队也拿不出来解决办法。在国民党上下急成一片时,马英九却极力的推崇党政分开,以党辅政,致使国民党在政府内失去了主动。台湾老百姓推选马英九当选是因为他代表中国国民党,而不是他个人。这也是民意下降的原因之一。本以为以吴敦义为首的新行政团队会马上扭转不利,谁知道,美国牛肉风波又给马英九重重一击,导致党内党外一致反对声浪,甚至国民党民意代表与民进党联手为难他。

2010年年初台湾地区“立委”补选三席国民党全军覆没,而三席皆由民进党独占。2009年年底台湾“三合一”选举,国民党痛失花莲县。通过这两次选举,所有人都开始质疑国民党的执政能力,同时也开始关注台湾地区的民心所向!

现在对马英九来说“三不”政策是最安全的论述,也符合台湾的现状,期待他不顾一切的推动统一是不现实的。即便马英九积极推动两岸政治谈判,也不意味着他要推动统一,他可以让两岸走得更近、他可以制止“台独”,但最终的选择一定不是他个人的。

足见,马英九的“三不”政策为两岸的政治互信添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三、美对台军售涉及两岸关系核心问题


    2009
年底,美国对台军售又一次为两岸关系蒙上阴影。由于美国防部批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实施布什政府200810月宣布的对台军售计划,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引发了大陆强烈地不满,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热点。

《华盛顿邮报》13日发表题为“专家们称中美关系将面临低谷”的文章。文章说,奥巴马政府很可能在今年初批准向台湾出售数十亿美元的“黑鹰”直升机和反导导弹,甚至可能包括为台湾设计和建造柴油潜艇的计划。除此之外,奥巴马也在准备会见达赖。

路透社17日报道,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表示,美国国防部将启动对台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计划,允许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具体数量不详的“爱国者”导弹。

2010157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两次就此公开表明态度,认为“美方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装备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损害中国安全利益和台海和平稳定,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都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方的核心利益。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向台湾售武,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敦促美方认清售台武器的严重危害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的原则,撤销有关售台武器计划,停止售台武器,以免影响中美合作大局。”[7]

“必须指出,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我们强烈敦促美方认清售台武器的严重危害性,抛弃冷战思维,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恪守尊重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承诺,纠正错误,停止售台武器,以免给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损害。我们也奉劝有关公司停止推动和参与售台武器,不要做损害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的事。”[7]

就美国对台军售一事,中国国防部也发出最强烈的反对声音。中国国防部黄雪平回答说:我们对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美方一意孤行,继续实施布什政府的售台武器计划,严重损害了中美军事互信,为中美两军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他指出,我们要求美方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立即撤销有关对台军售项目,停止美台军事联系,以免给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及台海的和平稳定造成进一步损害。我们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其措词非常严厉。

111,《环球时报》发表文章称在对台售武问题上劣迹斑斑的雷神公司已经遭到了中国政府的严厉制裁,也遭到了中国工商企业界的抵制。

对台军售并不是第一次,但是放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美当前“蜜月”的关系背景下,多少显得有些不协调。

奥巴马20091月就任美国总统,是第一位在上任当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而且在这一年里中美高层互动非常频繁。然而对台军售距离奥巴马访华之后不到两个月。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大陆继续投资美国国债,表达了对美国的巨大支持,使美国可以实施其总额达7870亿美元的庞大经济振兴计划。对于这个新时代,美国的定义是“积极合作”,中国定义为“同舟共济,相救如左右手”。

美国华盛顿的一批学者认为,奥巴马的行为将会把中美关系带入历史的最低迷状态。

中国政府一直奉行和平共处的原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无论是发生怎样的摩擦都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只有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中国的态度从来没有放松过。中国的底线,就是内政不允许外国的干涉,领土安全决不允许任何人侵占或者是吞噬。台海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之间互相发展和交流的一道障碍和隔阂。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台军售都遭致中国政府的强烈抵抗。因此,可以确信,进入2010年,大陆在处理对台问题上,将会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务实,但同时,相信大陆的立场也会更加坚定。最明显的变化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陆已经逐渐改变了过去对台湾的一切要求几乎都有求必应的做法,开始呈现出强硬的姿态。比如,第四次陈江会,双方签署的文件留有后着;大陆方面在新年伊始突然宣布暂停上海、四川高级政府官员即将进行的访台行程等等。

两岸关系,经历60年来重大的历史性跨越后,进入到和平发展的新时期。2009年两岸关系和缓,尽管政治互信尚未成熟,但经贸、文化、农渔等方面的成绩斐然。

2009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后在南京紫金山庄和台中,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会谈。双方签署了《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3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共识。双方同意将两岸常态化包机转换为空中定期航班,实现两岸航空运输业务正常化;增开南线和第二条北线双向直达航路,将客运班次由目前每周108班增至270班,增加合肥、哈尔滨、南昌、贵阳、宁波、济南等6个直航点。双方在税收互免、收入汇兑、航空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按航空惯例处理相关事宜。双方同意加强两岸金融领域广泛合作,相互协助履行金融监管与货币管理职责,共同维护金融稳定。两岸同意在民事、刑事领域开展互助,采取措施共同打击双方均认为涉嫌犯罪的行为。双方一致认为,应秉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积极鼓励并推动大陆企业赴台考察、投资,以利加强和深化两岸产业合作,实现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和制度化。希望两岸业务主管部门以适当方式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可以说,已实现了共同期待的两会协商制度化和常态化。

2008年的两次“陈江会”还停留在双方都具高度共识的观光、直航、食品安全议题,2009年则已切入制度化的务实协调层面,所涉范围也超越单纯经贸领域,扩展到司法合作等话题。

两岸民间交往的热度并没有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冷却,相反,两岸于20081215日启动“大三通”后,航空载客率从原来的70%高升至超过90%,载货率从41%提升到69%,大陆旅客赴台人数则在20094月突破了每日3000人的上限,是开放赴台旅游初期的7倍,部分热门航线,如台北至北京、上海及杭州等地,更出现一票难求的景况。

但是经济的发展和统一能够带动政治的统一吗?在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因素仍客观存在、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尚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两岸的和平发展进程仍充满了变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htm

[2]陈建兴.全球热议‘胡六点’[EB/OL]http://big5.home.news.cn/gate/big5/www.xinhuanet.com/

[3]中国台湾网.华盛顿和统会负责人畅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EB/OL]

http://www.chinataiwan.org/zt/lszt/gaotaiwantongbaoshu/haiwai/200901/t20090104_809528.htm

[4]马英九.改革奋斗,台湾再起[EB/OL] 附件一下载
附件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