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波折后的新发展
[摘要] 2009年的中欧关系显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特点,政治关系整体回暖,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稳步推进,战略合作凸显亮点。但是,2009年中欧之间并非一路坦途,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依然存在,考验着双方的大智慧。中欧关系不仅具有双边意义,同时也具有全球性的战略意义,它对双边的安全乃至全球安全有着潜在的影响。
中欧关系有良好发展的可能和基础。安全上,中欧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方面没有直接、明显的利害冲突;政治上,双方在反对单边主义、主张国际问题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等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经济上,欧盟已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另外,中欧之间已经不再有香港、澳门等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中欧关系实现了从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全面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纵观2009年的中欧关系,可以发现,在经历了2008年短暂的不愉快之后,中欧在政治、经贸、文化、战略合作等方面都显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特点。另一方面,2009年中欧之间并非一路坦途,也出现了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考验着双方的大智慧。应该看到,中欧关系不仅具有双边意义,同时也具有全球性的战略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政治关系整体回暖
2009年的中欧关系是在2008年不愉快的背景下展开的。2008年12月,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总统萨科奇与西藏分裂分子达赖喇嘛见面,导致中国取消年底在法国召开的中欧峰会,中欧关系一度陷入僵局。而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后,同样因人权、宗教问题,导致中德关系变冷。然而,由于中欧本身在很多领域内有重大共同利益,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欧洲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不再张扬其“价值观外交”。2009年中欧加强战略合作,与 2008年相比,两者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首先中国与欧洲的整体关系。
从温家宝对欧洲的“信心之旅”,到9月份时任欧盟贸易委员阿什顿访华;从6月、7月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欧洲3国、并出席意大利拉奎拉的8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到5月和11月中欧分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和中国名城南京举行第11次和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欧之间的一系列政治访问增进了双方政治互信,加强了务实合作。
其次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
1、中德关系
2009年是德国选举之年,也是中德关系继续平稳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双边政治关系的特点是高层密切访问为中德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09年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副主席先后访问了德国,与德国政要和各届人士广泛接触,达成重要共识,推动了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
2、中法关系
中法两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双方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都主张多极化和多边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并肩负重要责任。但2008年,由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奇背信弃义、倒行逆施,在北京奥运和西藏问题上肆无忌惮地向中国挑衅,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取消了中欧第11届首脑会议,中止了中法之间巨额贸易合同的洽谈,此前“希拉克时代”不断升温的中法关系顿时急转直下,陷入冰点。以至于2009年年初双方的中法建交45周年的纪念活动不得不降格或取消。温家宝总理大年初二的“欧洲信心之旅”三过法国而不入,来了个“环法外交行”,令法国难堪之极。中国商务部长率庞大代表团赴欧采购,法国没份。在中国的强硬姿态下,理亏的萨科齐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派遣中国老朋友、前总理拉法兰3月访问中国,以缓解紧张气氛,表示和解态度。在
9月份两位领导人在纽约再次举行会见,就双边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法国总统府在评论这次会见时说,两位领导人已经注意到法中关系又重新走上正轨,并且以TGV(高速火车)的速度起步。10月下旬,法国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总书记贝特朗访问中国,并且代表该党与中国共产党签署了旨在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两党合作框架协议。除了在任的法国政要接连访问北京之外,一些重要的前政要希拉克、拉法兰、法比尤斯等也相继前来中国。年底,法国政府国务部长、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博洛作为萨科齐总统的特使访问北京,与中方就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交换意见、协调立场。博洛与李克强副总理会见并转交萨科齐总统致胡锦涛主席的亲笔信。据最新消息公布,胡锦涛主席将于2010年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而萨科齐总统则将出席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活动。[2]
3、中英关系
近年中英关系比较平稳,英国政府对华政策具有“对话与合作”的特点[3],2009年延续了这一特点。
二、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稳步推进
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欧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稳步推进。
1、经贸合作
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造成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欧经贸合作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携手共克时艰。2009年年初温家宝总理的“信心之旅”在回暖中欧政治关系的同时,也使中欧经贸合作焕发出新的活力。访问期间,中国与欧盟及欧洲4国共签署38项协议,涉及金额达150多亿元人民币。在伯尔尼,中瑞双方同意启动双边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为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在柏林,中德就磁悬浮技术转让、中国企业三一重工在德投资等达成协议,表明了中德经贸合作正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马德里,双方发表关于进一步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了涉及金融、航空、能源、电视等多个领域的12份文件。作为温家宝欧洲之行的后续行动,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率领的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2月访问瑞士、德国、西班牙和英国,与欧洲企业签署了总额约130亿美元的订单和合作协议,在经济“寒冬”再次让欧洲感受到“暖意”,更为中欧合作共抗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2009年中欧经贸合作的势头有增无减:欧盟连续第7个年头保持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对华投资不降反升,截至09年9月,欧盟对华实际投资达665亿美元,在中国引进外资中占第4位,特别是在09年全球投资出现负增长情况下,欧盟对华投资仍呈增长势头。欧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
2、技术合作
欧盟一直是中国技术合作领域第一大合作伙伴和最大的技术供应方。截至09年9月,中方自欧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累计达到1252亿美元。中欧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涉及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生命科学、新能源开发和重大流行疾病等领域。此外,中欧在核聚变、卫星导航、深海远洋钻探等重大科技活动中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签署了《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加强中欧科技合作与交流,有利于中欧就共同感兴趣的科研项目加强合作与投入,并共享科研成果。[4]在11月份的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共同体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续签协议》,将协议有效期自
3、文化交流
中欧文化交流同样呈现出良好局面,温家宝总理在欧洲进行“信心之旅”时特意去塞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和青年学生座谈,提出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和而不同”,和谐发展,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增进了双方的理解。习近平副主席在10月的访欧之旅中,特意出席“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和法兰克福书展及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式,并强调此次访问是一次“文化之旅”,获得热烈反响。另外,“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也受到双方的欢迎;“2009-2010年中德科学教育年”在柏林成功开幕。南京峰会前夕在北京还成功举行了首次“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研讨会”,增强了中欧的民意基础。在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温家宝建议2010年举办第一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和中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研讨会,并将2011年定为“中欧青年交流年”,建立中欧青年部长级会晤机制,这一建议得到欧洲方面的赞同。中欧双方期待民间交往和学生交流在未来5年迅速上升,以增进中欧间的相互了解,预计到2018年双方将实现青年和学生交流互访量增加两倍。
三、战略合作凸显亮点
面对2009年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欧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战略合作呈现新亮点。当前气候变化以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既是双方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又是中欧深化合作、提升关系水平的契机与动力。
在2009年的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都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列为一个重点议题,双方都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在不断的互访中,中欧领导人都已经开始表明以及尝试协调在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立场。在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的联合声明中更是明确表示,双方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需立即采取合作行动加以应对,同意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务实合作。双方将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基础上,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达成全面、公平和具有雄心的结果。同时双方肯定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的全面合作,同意通过加强协调与合作进一步落实《中欧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并同意提升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双方同意将在伙伴关系框架下,强化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能效、气候友好技术的联合开发、示范与转让、可持续城市发展、能力建设和区域合作,以促进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双方都认为向低碳经济过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举行的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就是以“绿色经济,持续增长”为主题,充分表明中欧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不仅有加强务实合作的意愿,而且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中欧在哥本哈根会议前夕加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有助于推动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呈现出中欧战略合作的特点。
2009年以来,中欧双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促进全球经济恢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合作,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呈现出战略合作的特点。在第12次中欧峰会上,双方积极评价20国集团(G20)前三次峰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支持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继续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和发展问题。双方同意本着平等伙伴的精神,就G20峰会未来发展问题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并表示致力于同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努力,建立公平、公正、包容、富有韧性和稳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双方同意切实支持各自所在地区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特别是要抵制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保持开放和自由的贸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按照G20三次金融峰会公报精神,双方领导人重申将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有效性、代表性和合法性,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落实G20领导人关于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目标。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表示支持金融稳定理事会的重要作用,愿意确保充分、及时地实施各自改革计划。双方同意进一步开展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支持G20新达成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改革国际金融机制,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实现可持续增长作出贡献。
四、结语
2009年,中欧之间在政治、经贸人文、战略方面的合作呈现良好态势,并迎来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中欧文学翻译出版高层论坛,第一个中欧文化产业论坛,第一次中欧贸易统计合作专家级磋商,第一次中欧教育政策研讨会,第一个卫生和食品安全对话机制以及第一次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研讨会等。但是两者关系在良好发展的同时还是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障碍,应该看到,它们的存在对2009年中欧关系的良好发展起了潜在的阻碍作用。
在政治上,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合作还有待加强。近年来,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价值观和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并且在世界上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甚至触及到欧洲的现实利益,欧洲开始表现出了担忧。随着希拉克、施罗德等主张多边主义、反对美国单极霸权和单边外交的政治人物退出政治舞台,欧洲的对外战略发生了调整——从默克尔提倡“价值观外交”,并努力以“建立在奉行共同价值观”上的经济体制为基础建立“经济北约”,到萨科奇重返北约选择亲美的“西方大西洋主义”。这种调整无疑对中欧关系会产生重大的战略性影响。与此相联系的问题就是如何调适“欧洲价值观”与“中国规则”之间的关系,这是中欧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与欧州政治外交的数次挫折均起因于欧洲价值观对中国的误读,影响到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如人权问题、西藏问题等。温家宝总理在主持第12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就强调中欧关系要增强“战略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其中的“稳定性”就是针对欧洲的“价值观外交”的。温家宝指出中欧要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就重大问题进行坦诚、深入的对话,全方位推进合作。这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对世界人民有利。这是政治的大智慧。
在经济上,欧盟虽跃升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欧盟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数量也是最多的。而中国也是欧盟最想进入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中欧经贸关系的技术层面操作也还需要中欧双方更高的智慧水准,在度与时的选择上,还应朝着理性和互惠的方向发展,否则贸易报复的爆发可能葬送中欧经济关系的基础。
在两方国民的相互理解上,双方也需要努力,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了解。就中德关系而言,据环球网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8%的中国民众认为中欧关系在经受波折后,还没有恢复到2003、2004年时的蜜月期。[5]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也多次提及,中德还需在两国人民的互相理解方面多下功夫[6],2009年10月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出席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也发生了一些令中国感到不愉快的事情[7],德国一些国民对中国存在着误解和错误的指责。在彼此国民的相互理解上,欧洲媒体可能更应思考自己应该起什么作用。
在战略合作上,中欧更需要密切配合,要表现出现实、务实的态度。如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欧的抵牾就说明这一问题。欧盟在沦为会议“配角”失落的同时,却指责中国不接受国际组织的减排监督和检查是缺乏实际行动诚意的表现,欧洲的举措显然是不明智的。对欧洲的非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的回应简明有力,她说个别政客针对中国发表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图谋,欧盟没有权利没有资格指责发展中国家,反倒应该反省自己,其目的是在推卸其应该履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挑拨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宋哲大使2009年底在欧盟智库“欧洲之友”举办的中欧关系高级研讨会上也说,未来国际格局和秩序的塑造离不开中欧战略合作。中欧不仅是国际舞台上的两支重要力量,也是世界格局观、秩序观最接近的两支力量。中国总理温家宝年初在访问欧洲的时候强调,进一步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整体外交的战略重点。的确如此,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意义,中欧彼此在国际战略上具有高度的战略依存性。中欧关系出大问题显然会影响到双方的安全乃至全球的安全。因此,中欧双方应该求同存异,紧密合作,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
总的来说,2009年的中欧关系尽管有波折,但一直在发展前进,期盼2009年后的中欧关系能够摆脱零和游戏和均势制衡的陈旧思维。2009年1月,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也说,欧中紧密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不仅惠及欧中,而且有利于整个国际社会。他相信欧中将会妥善处理彼此分歧,不会因小失大。[8]我们也相信有关国家的领导人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处理中欧之间的关系,处理中欧之间的一些矛盾和利益分歧,为构建一个和平、发展和安全的和谐世界积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驻欧盟使团.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全文)[EB/OL].http://www.chinamission.be/chn/ssht/zoldrhw/t563768.htm.
[2]人民网.2009,雨过天晴的中法关系[EB/OL].http://world.people.com.cn/GB/10555121.html.
[3]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反思2008年的中欧关系[J].欧洲研究,2009(3).
[4]]新华社.万钢:《中欧科技伙伴关系计划》将加强中欧科技合作[EB/OL].http://www.gov.cn/jrzg/2009-05/21/content_1321400.htm.
[5]环球时报.中国民众冷看中欧关系欧洲需重塑在中国形象[EB/OL].http://news.sohu.com/20091201/n268592140.shtml.
[6]中国网.德国驻华大使:中德关系要持续发展不应只关注经济[EB/OL].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03/02/content_17360600.htm.
[7]张蕴岭.法兰克福书展的偏见与无理[EB/OL].http://www.bjzm.org/viewnews-4773.html.
[8]李永群.索拉纳:欧中关系仍在向前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1/29/content_10731925.htm.
(孟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