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
首页 国家精品课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时间:2013-12-22 22:22:18 阅读: 作者: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刘跃进
(国际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 100091)


  [摘要] 社会安全问题是一个传统安全问题,也是古老的传统安全观曾经关注和重视的国家安全问题,但是由于冷战期间政治意识形态斗争严重挤压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及其作用极度萎缩,因而在像当时中国这样的一些高度政治化国家中,社会安全问题几乎不复存在,因而也就不被思考国家安全的人们所关注和重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性的冷战结束,使以往被政治严重挤压的社会开始复苏和强大起来,政界和学界也都越来越多地关注起社会安全问题,使社会安全问题成为新的非传统安全观逐渐重视起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社会安全是构成国家安全的一个史前要素、原生要素、传统要素,它本身又包含了居民安全、民宅安全、族群安全、城镇安全、乡村社会、街巷安全、社区安全、校区安全、市场安全等等构成要素。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既包括国民素质、民族宗教问题,也包括公平正义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教育问题、医药问题、上访问题等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既包括历朝历代都存在过的“内乱”问题,也包括当前在我国比较突出的各类群体性事件问题等。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性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既包括作为保障机制构成要素的社会组织、社保机制、社管机制等等,也包括作为保障活动的社会保障工作、社会管理工作等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安全总体形势呈现出“内忧外患并存”、“内忧甚于外患”、“安内重于攘外”、“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特征。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为此,需要把过去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标的社会治安工作,推进到以确立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管理工作,同时把公平正义放到与发展速度同等重要甚至比发展速度更重要的位置上。同时,还要在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观念,把科学管理特别是民主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注意人性管理、软性管理、绿色管理,既要搞好管理的硬件建设,更要搞好管理的软件建设,使社会管理越来越多地从政府的外部管理变成民众的内部自我管理。

  [关键词] 国家安全体系;社会安全问题;社会管理创新


一、对传统的社会安全问题的非传统认知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这一点并不依国家是否存在为转移。无论国家出现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人类生存必备的那些基本要素都必然是国家存在的必备要素。社会正是这样的一个必备要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1](P.4)。然而事实是,人可以不是政治动物,可以不在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中生存。但是,不必然是政治动物的人,却像马克思强调的那样,必然是社会动物[2](P.363),任何时候都必然是社会性存在,都必然生存于社会之中。在国家出现之前,人就是社会性存在,社会就是人生存的基本形式,这种社会生存形式也就有一个安全问题。国家出现之后,如同人从一般的人变成了国民、地从一般的地变成了国土、经济从一般的经济变成了国家经济或国民经济一样,社会也从一般的社会变成了国家的社会,即政治中的社会和政治性的社会。这时,人变成了国家的人,变成了政治动物,但同时也还是社会的人,是社会动物,还必须以社会为其基本的生存形式。与此同时,社会安全问题也依然存在,只不过是它已经从一般的社会安全问题,变成了国家内部的社会安全问题,因而也成为国家安全的一方面内容。
  因此,就像我们过去在创建国家安全学[3][4]时认为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史前要素一样,我们现在不仅认为需要在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加上社会安全,而且认为社会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史前要素。这样一来,国家安全就有四个史前要素,它们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主权安全这三个伴生要素一起,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传统要素,也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所说的国家安全原生要素。[5](P.62)[6](P.37)[4]与此不同,当代国家安全的其他一些构成要素,即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这四个方面,则是人们通常说的非传统安全要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安全派生要素。[5](P.62)[6](P.37)[4]
  显然,在此与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相对的社会安全一词,其中的“社会”是狭义的社会,而不是广义的社会,因为从广义上讲,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科技等等,都处于“社会”这个概念的范围之中。由于社会安全在此是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相对而言的,因而其中的“社会”只能是区别于且排除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等社会现象的狭义“社会”。
  但是在此必须注意,“社会安全”与“社会安全问题”并不等同。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指社会安全,它还包括了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国家安全的社会保障等等。这样一些内容庞杂的社会安全问题,并不是在冷战结束后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出现的,而是在国家和国家安全问题一经产生就存在着,只不过是由于长期以来特别是冷战期间,国际问题普遍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以及某些国家内部政治对社会生活空间的极度挤压,使社会安全问题在客观上不再那么重要,人们关注的重点自然也就多放在了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上,而不会再关注在人类以往的历史上长期存在且受到不同程度关注的社会安全问题。
  的确,在战争年代或军事威胁非常严重的时候,在政治统治把非政治性社会挤碎、挤垮的高度集权国家中,社会组织就会演变成某种军事的或准军事的组织、政治的或准政治的组织,非政治性和非军事性的社会不仅被挤压、被边缘化,甚至根本就不复存在。这样一来,也就很少有所谓的社会安全问题了,人们看到的和提到的也就只能是军事安全问题、政治安全问题,而不会再去关心不复存或者不值一提的社会安全问题。这正是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期间,传统的社会安全问题并没有在传统安全观中获得应有地位的重要原因。对于中国大陆来说,1949年后不仅因为受到国际冷战的重大影响而使国家对外完全政治化,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还通过不断的政治运动把整个国家政治化了,非政治性社会几乎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所占比重就大大下降,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也就完全可以忽略几乎不存在的社会安全问题,而只要抓住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就可以了。这个时期的中国已经不是“社会性国家”,而是“单位性国家”,并且由于包括工农商学兵等等在内的任何“单位”都变成了“政治单位”,而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因而整个国家安全就成为了“政治性国家”或“政治国家”,国家安全由此也就几乎等同于政治安全。
  有趣的是,冷战后期世界范围内开始出现的非传统安全认识或非传统安全观念,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政治弱化、社会恢复的步伐相当一致。中国人在接受和构建非传统安全观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起日益远离政治的社会安全问题。虽然许多人并不习惯也不愿意放弃过去那种具有强大政治功能的“单位身份”,不愿意从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但改革的步伐却把这一进程不断推向前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以往被政治严重挤压的社会开始复苏和强大起来,日益远离政治甚至处于政治之外的社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甚至是威胁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是各种突发性社会事件对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冲击。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政界和学界都越来越多地关注起社会安全问题,使社会安全问题成为非传统安全观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古老的传统安全问题却只有在当代非传统安全观中才被放在了它应有的地位上。无论是近年来国家安全论著中对社会安全问题的研究[7][8][9],还是中共领导人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强调[10][11][12],以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把2011年的主题确定为“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13],都说明了这一点。

                                   二、社会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地位及其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科学地认识现实中社会安全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促进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我们有必要先从理论上认清社会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位置。
  多年来,我们一直“系统安全观”的分析框架下把国家安全问题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的构成要素,二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三是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四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把这四个方面比较详细的内容图示如下:



  在上图所示国家安全体系中,社会安全问题既包括作为国家安全本身构成要素之一的社会安全,也包括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人为社会因素,还包括国家安全的社会保障措施。但无论是作为构成要素的社会安全,还是作为影响和危害因素的社会问题,以及作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其中的“社会”都不是与“自然”相对的广义的社会,而是整个人类社会中与“政治社会”或“政治性社会”相对的狭义社会,即非政治性或弱政治性的“民间社会”。因此,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国家安全的社会保障”等概念,所指分别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非政治性或弱政治性的民间社会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的民间社会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民间社会因素、保障国家安全的民间社会体系。
  如前所述,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史前要素、原生要素、传统要素,它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就我们目前的认识来说,社会安全起码包括有居民安全、民宅安全、族群安全、城镇安全、乡村社会、街巷安全、社区安全、校区安全、市场安全等等构成要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下一层次的构成要素,如居民安全就可分为居民的人身安全、居民的财产安全、居民的名誉安全等要素,而居民的人身安全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居民的饮食安全、居民的医疗安全、居民的家居安全、居民的出行安全、居民的游乐安全、居民的穿戴安全等等。在社会安全的这些构成要素中,有些看起来非常细小、非常微不足道,但如果某个方面的安全发生问题,特别是这样的安全问题扩大和强化起来,都不仅会使社会的安全度降低,而且会使国家的安全度降低。
  如果说社会安全本身在上述国家安全体系图中的位置比较清楚的话,那么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国家安全的社会保障等,在上述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位置就不那么清晰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够借助上述图示来分析社会安全问题中的这些方面。
  在国家安全体系图示中,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被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又被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很显然,在社会安全问题这一论题中,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既完全区别于图示中列出的自然因素,也不包括任何外部的人为因素(即一个国家外部的人为社会因素),而只可能指向内部的人为因素。在上述图示中列出的国家体制、大政方针、国民素质、民族宗教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中,相对来说,国家体制、大政方针两个因素不是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而是影响国家安全的政治因素,而国民素质、民族宗教则可以归为影响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显然,图示中的这几个方面,并不是国家内部影响国家安全的所有的人为因素,国民素质和民族宗教也不是影响国家安全的所有的社会因素。事实上,这些年政界和学界都在反复强调的公平正义问题、收入分配问题、教育问题、医药问题、上访问题等等,都是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特别是社会安全的因素。
  同样,社会安全论题中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既不包括图示中的各种“天灾”,也不包括“人祸”中的各种“外患”,而只能是“内忧”中的某些因素,例如图中所列“内乱”问题,以及当前在我国比较突出的各类群体性事件问题等。至于当前国内比较严重的官员贪污腐败,虽然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内忧,但严格来说应归入危害国家安全的政治因素之中,而不是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
  最后,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性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安全保障体系和传统安全观中,军队、警察、情报、监狱等等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力量,但在当代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和非传统安全观中,社会性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如图所示,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由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构成,其中的硬件构成在传统上只包括军事、政治、外交、情报、文化、教育等政府机构,而没有社会保障机构及其他非政府性社会组织的地位;其中的软件也只有会关注到法律、制度、战略、人心等等,而缺乏对“社保机制”、“社管机制”在保障国家安全中重要作用的认识。然而在人类历史上,一些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曾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形式发挥着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社保”也在许多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保障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在近代中国抵御外敌侵略的过程中,一些民间社团、秘密会社、宗教组织等等,就曾发挥过不同的积极作用。此外,在当前中国国家安全保障体系中,社会管理特别是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安全保障活动。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在国家安全保障活动中列入社会管理和社会创新,而且还应该在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的硬件中列入“社会组织”,在国家安全保障机制的软件中列入“社保机制”和“社管机制”。
  在前面讨论以国家安全为中心的社会安全问题时,我们把自然因素、国外因素、狭义社会之外的社会因素等都排除在外了,但无论是构成国家安全的社会安全要素,还是影响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社会因素,以及国家安全的社会保障,都与自然因素、国外因素以及其他广义的社会因素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当我们不是以国家安全为中心,而是降低一个层次以社会安全为中心讨论问题时,就不仅要涉及上述论及的社会安全的各种构成要素,而且还要全面考虑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种因素,其中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既包括国内因素也包括国外因素,还要考虑保障社会安全的非社保、非社管的包括政治、军事、情报、外交等等在内的各方面的机制和活动。这是因为,影响社会安全的既有各种社会因素也有各种自然因素,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危害社会安全的既有各种“人祸”也有各种“天灾”,既有各种“内忧”也有各种“外患”;保障社会安全的不仅需要各种社会力量,有时还需要各种政治的、军事的、情报的、外交的力量。

  
                                          三、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成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分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冲突不断增长和强化,层出不穷的各类社会事件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至国家安全,从而使我国进入到一个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历史时期,也使我国当前的国家安全形势总体上呈现出 “内忧外患并存”(甚至有些“内外交困”)、“内忧甚于外患”[7](P.9)、“安内重于攘外”、“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特征。基于这一客观情况,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对我国国家安全的认识,从本世纪初开始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从重国际安全到重国内安全的转变,[14]9P.90)而且越来越重视国内的社会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等重要主张,力图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而保障国家安全。
  那么当前我国都哪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呢?
  从人群划分角度看,我国当前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有官民矛盾、警民矛盾、贫富矛盾、劳资矛盾、政商矛盾、商民矛盾,总体上看可以概括为强弱矛盾等等。另外还有医患矛盾、师生矛盾、工农矛盾等等。至于官与官的矛盾、警与警的矛盾、民与民的矛盾、穷与穷的矛盾、富与富的矛盾、资与资的矛盾、商与商的矛盾等等,都不是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而且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社会矛盾,而是个体矛盾。
  引起这些矛盾的原因很多,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公平正义的缺失,具体原因则是由于征地、拆迁、欠薪、失业、失地、医疗、教育、司法等过程中的不公不义,这其中还包括社会管理滞后的问题。为此,中央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更有效地化解或缓和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2004年6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15]。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还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这一概念[10]。在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被列为政法系统的三项重点工作。[16]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 到了2011年,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中央特别强调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11]在此后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比以前都更充分地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问题。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并由此在7月份推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2011年9月16日,在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对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特别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强调和重视,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的特殊历史时期,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社会管理不仅相对较弱,而且更有许多不适应新形势的地方,明显滞后于社会及社会矛盾的发展。正是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管理滞后这对矛盾,催生了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创新社会管理直接来说是解决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管理滞后这对矛盾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弱化、化解、解决目前日益突出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
  为了解决日前突出的各种社会矛盾,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落实到目标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等方面。从目标上看,我们需要把以往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标的社会治安工作,转变为以确立社会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管理工作上,同时把公平正义放到与发展速度同等重要甚至比发展速度更重要的位置上。从观念上看,我们需要在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观念。从方法上看,我们必须重视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把科学管理特别是民主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根本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人性管理、软性管理、绿色管理。从机制上看,既要注意管理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管理的软件建设,使社会管理越来越多地从政府的外部管理变成民众的内部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颇一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克思.资本论[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3]刘跃进.建立国家安全学初探[J].国家安全通讯,1999(1).
  [4]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刘跃进.论国家安全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和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6]刘跃进.论论当代国家安全10个方面[J].国家安全通讯,2001(11).
  [7]刘跃进.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对策探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7(2).
  [8]马振超. 社会风险凸显时期的国内安全问题[A].刘跃进.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M].时事出版社,2010,4.
  [9] 马振超. 新形势下国内安全面临的八大挑战[A].杨建英.2010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M].时事出版社,2011,6.
  [10]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R].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11]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R].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3958405.html.
  [12]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N].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4779718.html.
  [13] 費伯禹.第十屆中国国安全论坛在京举行[N].http://www.chinamil.com.cn/big5/jwjj/2011-11/26/content_4723259.htm.
  [14] 刘跃进.十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与决定[J].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
  [1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Z]. 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746/2994977.html
  [16]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周永康作重要讲话[EB/OL]. http://www.cnr.cn/gundong/200912/t20091219_505780728.html.
  [17]刘跃进.要充分认识并严肃对待公平正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EB/OL]. http://duirap40.uir.cn/view.asp?id=168&oLG=0.
  
  发表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