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近代以后都远远落后于西方,所以近代开始向西方学习时,不仅学习西方国家的自然科学,也大量学习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学习苏联米丘林生物学时把西方遗传理论当反动哲学批判抛弃,以及“文革”中批爱因斯坦相对论外,我国在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依然努力向西方学习,但在哲学科学领域却是除马克思主义之外其他学派的理论都被批判抛弃了。
改革开放后,除了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外,中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开始了一个学习西方的新高潮,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论著,接受了大量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而且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课程讲授的内容也多源于西方,是西方学者创立的各种概念、观点、学说和理论。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天生崇洋媚外,而是因为“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实在是一片荒芜,拿不出任何像样的哲学社会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学者还没把国家安全作为研究对象,也没有直接移植西方的国家安全理论,只是有个别学者会针对西方的国家安全体制、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立法、国家安全活动等作些介绍和评论,同时在国际关系理论、战略研究等领域介绍引进西方的“安全研究”、“国际安全研究”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在西方兴起不久的非传统安全理论传入中国,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研究普遍性安全问题及国家安全的论著逐渐增多。更重要的是,在国际关系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为了满足国家安全学课程开设的需要,一些教学科研人员开始系统研究国家安全问题,发表关于国家安全学、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国家安全概念与理论问题等方面的文章。经过一段时间探讨,我国第一部系统性国家安全学著作《国家安全学》于2004年公开出版。这部著作虽然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国家安全概念和成果,特别是非传统安全研究成果的理论,但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构建都是基于汉语文化,是在汉语文化的基础上定义概念、拓展领域、形成理论、构建体系的,因而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理论支撑。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我们需要在原有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1、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论述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就是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时明确指出,我们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说明,国家安全涉及的问题虽然非常广泛,但只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第一要义,只有人民安全才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核心价值,只有人民利益才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此,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的核心,处理好人民安全与其他各方面安全的关系,在国家安全理论的方方面面都充分体现人民安全的核心地位。在国家安全研究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中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价值取向,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根本规范。
2、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像总体国家安全观那样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和优秀安全思想。 总体体国家安全观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时候,并没有拒绝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其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而是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及当代世界各国的优秀安全思想及安全方略。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像总体国家安全观那样,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可以吸收优秀文化成果和精神创造,其中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方略,也包括西方国家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创造的优秀安全理论和观点,特别是当今世界各国提出的优秀安全理论,如共同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合作安全观等等。
3、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精神,立足当代中国国家安全和整个世界安全形势,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和观点,构造创新性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目前以2004版《国家安全学》和2014年版《为国家安全立学》为代表的国家安全学,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还必须立足中国土壤,具备世界眼光,紧跟时代步伐,突破“西方中心”,避免“中国中心”,创造新的概念,提出新的理论,建立新的体系。只有创新,才会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不可能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只要是中国学者在中华大地上创造的概念、观点、理论、体系,就必有中国特色,就必是中国特色。
4、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既重视传统安全问题又重视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确立非传统的安全思维方式。
“非传统安全”概念源于西方,特指那些在以往历史时期淹没出现或不被人们重视的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研究是当前安全研究不断拓展的一个新领域。但是,一些人在研究非传统安全问题时,放弃了传统安全问题,没有把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统一起来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这就使非传统安全研究走向片面。与此不同,习近平在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时特别指出,要“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国的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像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这样,集各种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为一体,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总体布局,合理安排。但是,在当前建设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最重要的还不是把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都包纳进来,而是要用非传统的安全思维方式解释和解决各种安全问题,既用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解释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用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解释和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只有确立一种不同以往的非传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用非传统安全思维方式解释、解决各种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才能建立起一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学和非传统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并由此体现出中国创造,中国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使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摆脱对军事学、情报学、国际政治学、公共安全学等学科的依附,取得独立的学术地位,成为一门和一类独立的政治科学。
在以往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目录中,根本没有“国家安全”一词,更无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国家安全问题以往分别存在于军事学、情报学、国际政治学、警察学、公共安全学等不同学科理论之中,无独立的学术地位。时至今日,虽然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在我国“学科代码”国家标准及高等教育招生“专业目录”中,都还没自己的一席之地,更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但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同时还陆续形成了国家安全战略学、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内安全学、国际安全学、情报学等学科体系。这就为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在我国“学科代码”和“专业目录”中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判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颁布了新《国家安全法》,出台了《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作出了“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法律规定,这迫切需要在国家标准“学科代码”和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列入独立的国家安全学和各门国家安全学科。在未来的学术体系中,国家安全学将既是一门学科的名称,也是一类学科的总称。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国家安全学是国家安全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总论性学科,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命名为“国家安全学原理”或“国家安全学基本原理”。作为一类学科,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中将包括众多具体的国家安全学科,如国家安全学原理、国家安全史(包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史和中国近代国家安全史等)、国家安全思想史(包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史等)、本土安全学、海外安全学、国民安全学、国域安全学、资源安全学、社会安全学、经济安全学、政治安全学、军事安全学、文化安全学、信息安全学、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方略学、国家安全法学、国家情报学、反间谍学、国家安全心理学、国家安全地理学、国家安全语言学、国家安全储备学、国家安全应急管理学、非传统安全研究、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与国家安全、自然灾害与国家安全、恐怖主义与反恐等等。
与此相应,过去党政文件把国家安全问题或放在军事国防部分,或放在外交与国际关系部分,或放在社会管理及社会治理部分进行集中阐述的情况,也将发生变化。今后的党政文件,例如党代会报告,将会把国家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与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外交外事、社会治理等等平起平坐的独立部分进行集中阐述。
(此文主要部分刊于《中国信息安全》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