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
首页 国家精品课 新安全理念的逻辑架构阐释
新安全理念的逻辑架构阐释

时间:2023-12-19 18:04:14 阅读: 作者:

新安全理念的逻辑架构阐释


钟开斌





    [摘要]在推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政策导向,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行为准则的新安全理念。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安全理念逐渐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发展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决定着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具体路径。新安全理念具有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特点,会随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而不断丰富完善。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目的性支配下的历史活动。理念是理论的“头”,决定理论的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甚至决定理论的整体面貌。安全理念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前提,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理论的源头。要理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首先要理解指导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开展的安全理念。


    一、安全理念的逻辑架构与新安全理念的形成

(一)安全理念: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先导

安全理念是指一个国家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观认识,包括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对象、实施主体的认知,对所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环境的评估,对所面临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威胁的判断,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利益的认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战略策略的制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目标的确定,对维护、塑造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手段的选择等不同方面。安全理念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会深刻影响决策者和参与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行动逻辑和行为选择。例如,运用“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对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以理念变革引领体系和能力变革进而迈向应急管理理念、体系和能力三重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理念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引领性的作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一个有机整体。为准确把握发展和安全的总体目标任务,借鉴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的发展包括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三大要素的表述,本文把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分解为安全阶段、安全理念、安全格局三个要素,它们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分别对应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路径选择,构成了我们思考和研究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理论指引和实践导向,形成我们理解和把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一个总体框架。作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阶段特点认识判断的集中反映和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格局构建路径的理论指导,安全理念在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体框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引领性。

(二)新安全理念:“思想统领—政策导向—行为准则”的基本架构

安全理念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可以分为思想统领、政策导向、行为准则三个不同层次,形成思想统领顶层定战略、政策导向中层定策略、行为准则底层定措施的整体架构(见图 1)。


 

具体而言,思想统领是指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认知判断和整体谋划,处在多层次安全理念架构的顶层,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决定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战略方向与总体导向;政策导向是指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在国家治理整体工作中的总体定位和基本属性,处在多层次安全理念架构的中层,具有指导性、承接性,决定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策略指向与政策安排;行为准则是指在具体安全问题上进行权衡取舍的主要标准和具体依据,处在多层次安全理念架构的底层,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决定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行动规则与具体举措。

安全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会随着国内外安全形势变化、国家治理目标任务变化、决策者主观感知变化等因素不断变化。中共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政策导向,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行为准则的新安全理念。这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安全理念架构,构成了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引。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思想统领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国家安全形势以及保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之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安全工作从此前的军事外交事务和行政管理事务上升为综合性国家战略。作为新安全理念的思想统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指引。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014年4月15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强调的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变化和时代特点,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范围从政治、军事、国土、经济、金融、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粮食、生态、资源、核拓展到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以及人工智能、数据等诸多领域。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内容。中共二十大报告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之一。

作为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包括“五大要素”“五对关系/五个统筹”和“十个坚持”。其中,“五大要素”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在“五对关系”的基础上,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五个统筹”,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十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统领属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全面系统、注重统筹的新型国家安全观,蕴含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自提出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扮演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思想统领的角色。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写入修改后的党章。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中。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维护国家安全列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13个方面的重大成就之一,并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构成新时代我国新安全理念的主轴和新安全理念其他内容的思想渊源,“成为做好国家安全、对外工作、政法工作、军队国防、应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思想统领和理论指引”。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政策导向

 

发展和安全是国家治理需要统筹兼顾的两大目标。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国家治理中正确处理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统筹兼顾、动态平衡、相互促进。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创新理论,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政策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实现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容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时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首次在公开报道中提及统筹发展安全。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把“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确立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进行战略部署。面向国际社会,中国分别于2021年、2022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旨在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球持续发展繁荣和持久和平安定。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时代主题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我国在发展和安全关系处理上提出的一个创新理论。从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来看,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为基本内涵、以相互交织的风险综合体为指涉对象、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以做好思想和工作两大准备为实践要求。作为国家治理需要实现的两项主要任务,发展和安全是“一对具有张力的价值目标”,二者作为治理难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可能被一套体制逻辑所统筹容纳”。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安全是“头等大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和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要善于统筹兼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目标,是在国家发展中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在国家安全中确立“发展安全”的理念,把发展和安全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并统一到国家大战略中。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政策导向属性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提出的具体政策要求。2020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十个坚持”之一,强调“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新时代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成就和经验之一2021年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时强调:“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中共二十大报告就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并把统筹发展和安全写入新修改的党章。

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破解“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的“亨廷顿悖论”,在发展和安全两大治理任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力争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责任制要求,坚持发展和安全两手抓、两促进。2020年7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面对新冠疫情的世纪大考,中共中央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强调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后,中共中央把“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做到的“三个更好统筹”的重要内容,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四、坚持“两个至上”: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行为准则

 

无论是在常态情景下还是非常态情景下,国家治理都是多目标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多目标机制的核心是兼顾多个目标不同方面的矛盾。“‘多目标治理’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典型事实”,“多样的政府目标会对其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面对具体安全问题时对多目标、多方案进行科学权衡,在此基础上作出取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并把它明确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的行为准则。

(一)坚持“两个至上”的基本内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的安全感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完整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此之前,针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项,习近平总书记曾有过类似的表述。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自提出以后,坚持“两个至上”理念很快融入我国治国理政实践中,成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以及处理具体安全问题时应遵循的工作标准。例如,2021年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列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强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

(二)坚持“两个至上”的行为准则属性

坚持“两个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坚持“两个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对具体风险情景和安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面对不同目标任务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或者难以兼顾的情景,坚持“两个至上”要求管理者和决策者坚持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方案选择、决策取舍和采取行动的根本标准。

以疫情防控为例。坚持“两个至上”是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基本理念。在疫情防控整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老人和小孩这两个脆弱群体,最终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实际上,中国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和经济代价,中国必须作出艰难的抉择,以便在国民健康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最佳平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一次疫病流行的时候,我们毅然地,为了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我们办事情一切都从这个原则出发。”

 

五、结论与讨论

 

理念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引领性,安全理念是安全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指挥棒。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领导开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丰富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出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政策导向,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行为准则的新安全理念。以“思想统领—政策导向—行为准则”为逻辑架构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安全理念,指明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路径和策略,构成了新时代推进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引。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科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作为理论的“头”,理念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创新的。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的安全理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伴随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复杂变化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安全理念也会相应地进行丰富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引领和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